中国的毛笔字文化流长已久,不管是气势磅礴的隶书,还是灵动飘逸的行楷字体,毛笔字都会让人深陷其中。其实欣赏毛笔字也是一种眼福,不仅能从中领略到作者的心境,还能了解中国文字的精髓魅力。不过毛笔字的欣赏不是心血来潮,只有充分的学会欣赏毛笔字的方法,才能感受到毛笔字作品的优劣。
如何欣赏毛笔字
【气韵生动】毛笔字的气韵是以“骨法用笔”来表达,因此毛笔字不仅要有坚硬的线条,还需要柔和的弹性,“精气神”是毛笔字气韵的最高境界;
【形意合一】汉字是由不同的部位组合而成的,好的毛笔字会结合字的本意,仅从毛笔字中就达到意境;
【点线结合】通常汉字都是由点和线连接而成的,所谓点线结合是指字体的构造,也跟写毛笔字人的写字时间有关;
【虚实相生】将虚和实巧妙的构造在纸张上,这就是常说的章法美;可以通过提前对纸张进行排版,按照字体的多少笔画和纸张大小进行比例划分;
【笔墨交融】毛笔跟墨要充分融合,因此磨墨就显得尤为重要;笔墨浓淡要均匀,提笔粗细要抑扬顿挫,字体也要刚柔并济。
怎样更好的练习毛笔字
【入门基础】学习毛笔字选择字体很关键,初学者要从楷书和隶书打基础;毛笔字贴是学习毛笔字的必经过程,学会临摹才能更好的联系毛笔字;
【执笔方法】“五指执笔”是常用的写毛笔字手法,也就是五个指头共同合作:拇指和食指是用来捏毛笔的笔杆;中指在食指的下面用来固定手指的力量,能把毛笔尽量的往里面固定;无名指则是需要把毛笔往外推,放在毛笔的内侧位置;小拇指是辅助无名指加固毛笔往外推的力度;
【字体结构】间距是毛笔字的灵魂,写毛笔字之前要分析这个字的结构,可以在宣纸上简单的比对调整。
保养毛笔的小秘诀
每次开写毛笔字之前,可以用温水浸泡毛笔的笔毛;泡开的毛笔会很柔软,毛笔写字起来会更听使唤;
为了防止毛笔的笔杆出现开裂现象,可以用胶带缠在毛笔的笔头上,会延长毛笔的使用时间;
练完毛笔字之后要保证毛笔的清洁,及时的清理毛笔上的墨汁,会预防墨汁干枯后损伤笔毛。
毛笔字行书书法欣赏
行书知识
行书是继草书、楷书之后,出现的一种书体。简而言之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加以小的变化,书写起来很简便的书体,故而与楷书相间流行开来。行书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,它不像草书那样难写难认,又不像楷书那样严谨端庄。所以古人说它“非真非草”。它的特点是运用了一定草法,部分地简化了楷书的笔画,改变了楷书笔形,草化了楷书的结构。总之它比楷书流动、率意、潇洒,又比草书易认好写。行书在汉末是伴随着楷书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书体,在当时,没有普遍地应用。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,才使之盛行起来。
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,前人以"龙跳天门,虎卧凤阙"形容其字雄强俊秀,赞誉为"天下第一行书"。唐·颜真卿所书《祭侄稿》,写得劲挺奔放,古人评之为"天下第二行书"。而苏轼的《黄州寒食帖》则被称为"天下第三行书"。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《麓山寺碑》,畅达而腴润。还有如宋代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,蔡襄,元代的赵孟頫、鲜于枢、康里巙,明代的祝允明、文徵明、董其昌、王铎,清代的刘墉、何绍基,现代的钟致帅等,都擅长行书或行草,有不少作品传世。
行书分三大体系
1、二王行书
由王羲之、王献之所创,后世文人书家无不直接或间接受到王派行书体系的影响,后继者如米芾、赵孟頫等。
2、颜体行书
由颜真卿所创,在传统笔法中掺入篆籀笔意,结体变背势为向势,易方为圆,代表作有《祭侄稿》、《争座位帖》等。它的出现改变了王书一统天下的局面,为后世的行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模式,从而推动行书体系风貌的变化和发展。后世书坛宗王宗颜此起彼伏,时隐时现,或互相掺杂融合。
3、魏碑行书
清代书家将魏碑的体势和用笔化入行书中形成的一种行书。代表书家有赵之谦、何绍基等。
如果你也喜欢毛笔字,不如给自己准备一份毛笔字帖吧,俗语“看字如看人”还是很有道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