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

装修日记>

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3大作用详解!

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3大作用详解!

发布:2020-05-12 18:27:57

白茯苓又名:金刚兜、金刚刺等,属百合目,百合科攀援灌木,茎长1-3米,少数可达5米,疏生刺,叶柄长5-15毫米,花绿黄色,浆果直径6-15毫米,熟时红色,有粉霜。那么,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?下面来看看吧。

一、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

白茯苓的功效

白茯苓入药具有利水渗湿、益脾和胃、宁心安神的功效,白茯苓别名茯苓、茯菟、茯灵、茯蕶、伏苓、伏菟、松腴、绛晨伏胎、云苓、茯兔、松薯、松木薯、松苓。白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。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。

别名:茯苓、茯菟、茯灵、茯蕶、伏苓、伏菟、松腴、绛晨伏胎、云苓、茯兔、松薯、松木薯、松苓。

性味:甘、淡,平。

归经:归心经、肺经、脾经、肾经。

功效:渗湿健脾。

主治:小便不利;水肿胀满;痰饮咳逆;呕吐;脾虚食少;泄泻;心悸不安;失眠健忘;遗精白浊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-15g;或入丸散。宁心安神用朱砂拌。

来源: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。

白茯苓的作用

白茯苓味甘、淡、性平,入药具有利水渗湿、益脾和胃、宁心安神之功用。现代医学研究: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。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。

白茯苓用于脾虚泄泻,白茯苓既能健脾,又能渗湿,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、带下,应用白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,白茯苓常与党参、白术、山药等配伍。白茯苓又可用为补肺脾,治气虚之辅佐药。

白茯苓用于心悸,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,故可用于心神不安、心悸、失眠等症,白茯苓常与人参、远志、酸枣仁等配伍。

白茯苓用于痰饮咳嗽,痰湿入络,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,又具健脾作用,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,停聚化生痰饮之症,具有治疗作用。白茯苓可用半夏、陈皮同用,也可配桂枝、白术同用。治痰湿入络、肩酸背痛,可配半夏、枳壳同用。

1、白茯苓治小便多、滑数不禁:白白茯苓(去黑皮)、干山药(去皮,白矾水内湛过,慢火焙干)。上二味,各等分,为细末。稀米饮调服之。(《儒门事亲》)

2、白茯苓治太阳病,发汗后,大汗出,胃中干,烦躁不得眠,脉浮,小便不利,微热消渴者:猪苓十八铢(去皮),泽泻一两六铢,白术十八铢,白茯苓十八铢,桂枝半两(去皮)。上五味,捣为散。以白饮和,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伤寒论》五苓散)

3、白茯苓治丈夫元阳虚惫,精气不固,余沥常流,小便白浊,梦寐频泄,及妇人血海久冷,白带、白漏、白淫,下部常湿,小便如米泔,或无子息(不育):黄蜡四两,白白茯苓四两(去皮、作块,用猪苓一分,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,出,日干,不用猪苓)。上以白茯苓为末,熔黄蜡为丸,如弹子大。空心细嚼,满口生津,徐徐咽服,以小便清为度。(《局方》威喜丸)

4、白茯苓治心虚梦泄,或白浊:白茯苓末二钱。米汤调下,日二服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

5、白茯苓治水肿:白水(净)二钱,白茯苓三钱,郁李仁(杵)一钱五分。加生姜汁煎。(《不知医必要》白茯苓汤)

6、白茯苓治皮水,四肢肿,水气在皮肤中,四肢聂聂动者:防己三两,黄耆三两,桂枝三两,白茯苓六两,甘草二两。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温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防己白茯苓汤)

7、白茯苓治头风虚眩,暖腰膝,主五劳七伤:白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。(《纲目》白茯苓酒)

8、白茯苓治心汗,别处无汗,独心孔一片有汗,思虑多则汗亦多,病在用心,宜养心血:以艾汤调白茯苓末服之。(《证治要诀》)

9、白茯苓治心下有痰饮,胸胁支满目眩:白茯苓四两,桂枝,白术各三两,甘草二两。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分温三服,小便则利。(《金匮要略》苓桂术甘汤)

10、白茯苓治下虚消渴,上盛下虚,心火炎烁,肾水枯涸,不能交济而成渴证:白茯苓一斤,黄连一斤。为末,熬天花粉作糊,丸梧桐子大。每温汤下五十丸。(《德生堂经验方》)

11、治卒呕吐,心下痞,膈间有水,眩悸者:半夏一升,生姜半斤,白茯苓三两(一法四两)。上三味,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,分温再服,(《金匮要略》小半夏加白茯苓汤)

12、白茯苓治湿泻:白术一两,白茯苓(去皮)七钱半。上细切,水煎一两,食前服。(《原病式》获苓汤)

13、白茯苓治胃反吐而渴,欲饮水者:白茯苓半斤,泽泻四两,甘草二两,桂枝二两,白术三两,生姜四两。上六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,温服八合,日三服(《金匮要略》白茯苓泽泻汤)

二、白茯苓的食用方法

白茯苓汤

处方:白茯苓2两、泽泻2两、郁李仁2钱。

主治:蛊胀、水肿。

用法:上(口父)咀。作1服,水1碗,煎至1半,不拘时候常服,从少至多服,或煎得澄,加生姜自然汁在内,和面或做粥饭,顿食。5--7日后,觉胀下,再加以白术散。

摘录:《保命集》卷下

白茯苓汤

处方:白茯苓(去黑皮)1两半、赤芍药1两半、芎藭1两半、桂(去粗皮)1两、大腹皮(锉)1两、枳壳(去瓤,麸炒)1两、熟干地黄(焙)1两。

制法:上为粗末。

主治:产后气血虚,心膈烦满,身体壮热,恶露不行。

用法: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生姜2片,煎至7分,去滓温服,日3次。

摘录: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三

白茯苓汤

处方:白茯芩(去黑皮)3分、牛黄(研)3分、犀角屑1分、甘草(炙)半两、人参半两、羚羊角屑半两、熟干地黄(焙)半两、白术半两、桂(去粗皮)半两。

制法:上为粗末。

主治:舌肿强。

用法:每服3钱匕,水1盏,煎至7分,去滓温服,日3次。

摘录: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一九

白茯苓粥

材料:白茯苓粉15克,粳米100克,胡椒粉、盐、味精少许。

做法:粳米淘洗干净。粳米、茯苓粉放入锅内加水适量,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米烂,再加味精、盐、胡椒粉,搅匀即成。

用法:每日2次,早、晚餐服用。

功效:健脾胃,利水肿,可用于老年性浮肿。

白茯苓散

异名:茯苓散(《普济方》卷三十三)。

组成:白茯苓、龙骨甘草(炙,锉细)、干姜、桂心、续断、附子各30克、熟干地黄、桑螺蛸(微炒)各45克

用法:上为散。每服12克,用水200毫升,煎至120毫升,去滓,食后温服。

主治:小便不禁,日夜不止。

来源:《普济方》卷二一六。

三、白茯苓的用药禁忌

阴虚而无湿热、虚寒滑精、气虚下陷者慎服白茯苓。

1、马蔺为之使。白茯苓恶白敛。白茯苓畏牡蒙、地榆、雄黄、秦艽、龟甲。《本草经集注》

2、白茯苓忌米醋。《药性论》

3、病人肾虚,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,皆不得服白茯苓。《本草经疏》

4、如小便利或数,服之则损人目。如汗多入服之,损元气。(张元素)

5、气虚下陷、水涸口干俱禁用白茯苓。《得配本草》

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更多关于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相关资讯,请继续关注装修网。